您的位置: 首页 >部门主页>学生处>家校交流>详细内容

家校交流

我用自己的方式悄悄地爱你- 徐守文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1-01 点击数: 【字体: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因此,在中学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良好行规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班主任来说,班级学生的行规习惯对于一个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至关重要,这一点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马克·吐温也曾说过:“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 ”这说明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绝非易事,是一件需要耐心、爱心的工作。但是,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规习惯,令不少工作在第一线的班主任老师感到棘手。本文从实际工作的经验简单谈谈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规习惯。

一、言教与身教相结合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教育工作者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一味的言教只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甚至逆反。

学校有一项常规,中学生不能穿奇装异服,不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对于这一项,有的班级经常扣分,班主任很头疼。不妨采用言教与身教结合的方法。我利用班会课给学生讲美学。何为美?李白认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老舍说得更好:“真正美丽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服的。”进而指出,那些奇装异服浓妆艳抹的人,正是因为自己没有别的长处吸引别人而刻意包装的!作为中学生,我们的任务是学习知识,吸引他人关注的应该是成绩。

此为言教,还需身教。接下来我和几个任课老师决定不穿怪衣,不留长发,不染头发。学生很能注意到老师细节的变化。之后,这项常规我们班很少再扣分。

早读课学生晚到是每位班主任头疼的事情之一。不处理,不利于教学成绩提高;处理不当又怕违反有关规定,有的班级采取罚作义工的方式,开始还有些许效果,时间一长根本不起约束。左右为难。我对学生讲,老师每天早晨早于年级组规定的时间5分钟到班,风雨无阻,你们随意。开始还有学生不以为然,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发现老师确实比他们早进教室,很是感动,竟掀起了一股早起读书的热潮。

北大新生入学时,一个新生碰到一老者,以为是老大爷在散步,就麻烦他照看行李,自己去办理手续。老人很热情地答应了 。新生忙完就去吃饭,竟忘了这回事。等到忽然想起再回头时,已过去几个小时,惊讶的是老人还在坚守岗位。不久的入学典礼上新生看见这位老人赫然坐在主席台上。原来,他就是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这个年轻人就是央视名嘴白岩松。白岩松说这辈子也忘不了季先生。身教的力量可见一斑。

二、民主与法制相结合

战国七雄中秦国为何能脱颖而出,由于贯彻了法家思想;近现代欧美国家为何能日益强大,因为实施了民主政治。

邓小平说过,好的制度,坏人也可以做好事;坏的制度,好人也可以做坏事。

我将利用班会课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制定班级公约,班级经过讨论通过后就形成了班级的“宪法”,做到“有法可依”。大部分班级都有班规班约,那为什么有些班级的行规还是没有好转呢?这就涉及到“有法必依”了。班主任不能凭自己的喜好,心情的好坏,处理班级事务,擅自凌驾于班约之上,另外还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特别是首犯之人断不能放过,要将毒细胞扼杀在萌芽状态。否则,班约就成了一纸空文,学生自然也不会把它当一回事。

班委会要经常开。每周要召开一次班委会,班委畅所欲言,班主任只是一个看似漫不经心的记录者。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班级的动态,以便对症下药。

三、微风与暴雨相结合

教育方法风格各异,然无外乎两类:严和宽。过严,学生噤若寒蝉,学习缺乏动力,创造性全无;过宽,学生目无法纪,学习华而不实,纪律性全无。最好的方法,刚柔并济。

这几年强调爱心教育,做学生的知心大姐姐、大哥哥、老妈妈、老爸爸。因此,部分教育者误入另一个极端,彻底放弃严格的暴雨,采用柔和的微风。殊不知,关爱不等于溺爱,放松不等于放纵。

佛教禅宗有个“德山棒喝”的故事。唐朝的宣鉴和尚接引学人的方式是操起一条白棒便打,“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他的徒子徒孙却成佛成祖,悟法得道者甚多。宋太祖赵匡胤制定了一套杀威棒制度,凡重大犯人必受一百杀威棒以杀锐气。故有宋朝边患虽多而内乱极少。固然,这些都是封建社会的东西,落后的因素很多。但是,我们不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聪明与糊涂相结合

班主任要有一对敏锐的触角,时刻注意到班级的发展,对各种事务要了然于胸。然而班主任工作非常烦琐,应当有所侧重,抓大放小,如果过于成功心切,事无巨细,悉经其手,未必能管理好班级。水至清则无鱼,有些事情知道了却假装不知道,倒反而起到教育的效果。所谓“难得糊涂”。

比如班级里有几个女生有些小摩擦,基本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性质不严重。班主任即使从其他途径听说了,也不要马上展开调查,判定谁是谁非。十六七岁的少年之间闹些小别扭纯属正常,班主任一旦掺合,再处理失当的话,反而会使事情向不好的方向发展。所以,遇到这种情况,班主任最好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几天一过,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学生和好如初。但是在下一次的班会课上我就以如何处理同学关系为主题和大家探讨,疏导理性的方式进一步润滑同学感情。

当然,一旦发生的是几派学生严重对立,甚至影响班风学风的事,班主任一定要聪明起来。

五、公正与治典相结合

“公生明,廉生威。”班级工作切忌欺软怕硬,处事要公正。学生凡事喜欢由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替他们评判裁决。在他们眼里,老师应该是个绝对公平的法官,作出的判断都要令他们心服口服。班主任赢得钦佩与信任的关口,那就是——公正的爱心。作为班主任这点把握的好,做到了真正的公正无私,班中从上到下都会对你心服口服,敬佩有加,任何工作都会很容易开展。否则,即使凭借班主任的威严没人敢说什么,但在没有获得公正待遇的学生心中,你已经不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榜样,你的形象和魅力已经大打折扣,进而你的教育的力量也就更打了折扣,因为他已经开始怀疑你的教育的出发点是不是公正甚至端正。

作战能力强的军队大多纪律严明,学习好的班级也有相似之处。抓行规纪律时还要注意法不治众这个原则。如果班级积习太深,且人数众多,千万不要所有人都处理。应当先抓典型,由个体到整体,从外围到内圈。

不管如何,班级的常规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班级随时都有可能有新的事情发生,不能仅靠一时热情,而需要坚持不懈。学生的行规习惯也需要在爱与坚持中一步步养成,仁者爱人,工作中有爱便无往不胜,所以仁者无敌。爱的方式不会千篇一律,它会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因时机而异。

道家认为,大音稀声,大象稀形。我补上一句,大爱无痕。对待学生,我的信条是:我用自己的方式悄悄地爱你!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