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组网站>生物>详细内容

生物

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1-13 点击数: 【字体:

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瞿红军

(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    江苏 南通    226015)

摘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省教育厅“五严”规定规范办学的新形势下,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探究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相互渗透,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及教学质量。

关键词: 探究问题意识   方法与策略

1.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意识的意义

“问题意识”:是指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探究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自觉地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并主动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解决问题并主动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具有以下意义:

1.1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素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主体教育观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参与水平的标志之一就是看学生提问的情况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质疑、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对学生探究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能激发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原动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带着问题去探求知识,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1.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强化训练后会表现出好问、多问、善问的思维习惯和能力。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同时,也会积极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学会探究问题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可以这样说,加强对学生探究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好的完成新课程的目标,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意识和能力的方法

2.1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和载体,是中学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能使学习方式的转变落到实处。因为探究性学习每个要素开展的过程需要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例如,通过生物问题讨论,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解疑;通过收集相关生物学信息,学生从多种媒体和不同场所获取生物知识;通过生物学习方案设计,学生针对不同任务设计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生物实验探究,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揭示生物规律;通过调查咨询,学生理解生物与生活、环境和科技的关系;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反思调整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成果。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学到的是“活”的知识,而不是把别人的科学活动结果生吞活剥的接受下来,从而避免了“听和理解”,真正实现“做和理解”。

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好教材中已有的探究性学习的素材和内容,尽量开展探究性学习,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改变,使之成为可以应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的内容。例如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中教材中的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是验证性实验,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一内容改编为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探究分析出过氧化氢酶和三氯化铁一样具有催化作用。结合过氧化氢受热分解的实验,学生很自然的推理得出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中的活化能,而且与无机催化剂相比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通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要比单纯的做验证实验好很多。

教师在组织探究性学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探究活动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使用行为动词来表达,以便有针对性地完成活动过程的设计,也便于在活动之后检验教学成果。2.要有值得探究的问题或研究任务。每个探究活动应有学生未知的问题,如果已经知道答案,就不可能经历真正的探究。3.要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并给每个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机会来提出个人的想法、见解、问题,并用证据和逻辑展开讨论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自信心4.探究性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成为惟一的方式。

2.2优化课堂结构,留给学生探究的多维立体空间

生物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生物学问题的过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可为什么学生没有强烈的探究问题的意识呢?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习惯于“满堂灌”、“大包干”,或者问题甚至连答案都由教师事先在教案上设计好,教学时教师一个一个提出,而学生只是等待着老师的提问,并用一种标准答案回答老师,学生根本就没有探究问题的空间,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就必须给学生探究问题、通过思维解决问题的多维立体空间。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主体)的教学观,优化课堂结构,克服“满堂灌”、“大包干”,或者“老师问,学生答”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根据课堂容量的大小、内容的难易、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课的性质类型等,尽可能做到少讲、精讲,留给学生充分进行探究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留有余地”的原则,给学生留些“空白,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强烈愿望,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一步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要达到此目的,教师必须做到如下两点:第一.在课堂上突出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这个基础上适当留些“细枝末节”,让学生在读、思、疑、议、练中咀嚼枝叶,品尝味道,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综合、推断与联想,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第二.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包办代替,不要事无巨细,样样都揭底亮相,而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与回味的余地。比如课后经常地留几个令人回味无穷的问题或者是综合性的题目供学生去思考,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2.3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基础上。在平时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教会学生有关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例如在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一节中的探究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让学生体会和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在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一节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中应当教会学生自变量、应变量、无关变量的知识;对照实验的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实验设计中的单因子变量原则等。有关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还可以通过科学史的内容学习。

科学史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认知模式,有利于学生从科学发现过程中体验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一些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史探究教学有几个显著特点:(1)将科学史与当前的科学概念和理论的学习有机的融合在一起;(2)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3)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地位,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和建构知识;(4)通过探究活动实现学习观念转变,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

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科学探究历程的内容,如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一节关于酶本质的研究、第三节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第五章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一节遗传物质的探究、必修三《环境与稳态》第三章第一节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文字介绍、图片、动画等方法展示生物科学探究的历程,可以让学生在探究历程的情境中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过程,体会科学家们进行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培养一定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中,授课教师通过展示从19世纪末欧文顿的实验、科学家处理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的细胞膜的实验、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膜中提取脂质实验、 1959年罗伯特森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清晰的细胞膜电镜照片的实验、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染料标记的人和小鼠细胞融合实验一直到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的流动镶嵌模型等内容再现了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学生通过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的学习不仅能在分析科学家们的实验思路、方法、过程及结论等内容中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在分析的过程中体会和领悟到科学家们的探究的思路、学会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2.4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尝试解决

问题意识不仅仅是“问问题”,“问题意识”是学生在认知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不断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由问题生成更多的新问题,更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尝试解决问题。要想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先让学生成为“主体”,不能用“灌输”或“复制”的方式教学,而应创设好的情境,或是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在运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增强探究问题意识;或是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批判,在“挑战权威”的过程中使他们的探究问题意识得以升华。例如,我们在教学比较抽象的生物概念或规律时,就可以把学生引人生物学情境中,或是借助多媒体创设生动活泼的情趣,在激发学生兴趣和帮助学生建立表象的同时,教师要做到 “能不说的尽量不说”“能不想的尽量不想”,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进去,描述看到的现象,鼓励学生总结其中的共性,激励学生探寻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教师只是在必要时画龙点睛。这样做,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颇费周折,从时间上讲似乎不划算,但这样做,教师才是让学生真正地学习、探究生物学知识,而不是让学生“背”生物概念或规律,如果教师能坚持这样做,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会不断增强,思维和解题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和追求“得分率”并非总是对立的。又如,我们如果能在教学中经常提出一些有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最终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难得的是,在此过程中,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意识都能有所提高。真正这样做的教师,一定会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在合作、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对提高学生成绩、强化学生探究问题意识、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很有用。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逐渐升华为一种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是学生真正学会积极思维、努力探究的过程。为了使这一过程能顺利完成,教师需要做到:(1)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维,否则容易形成“走过场”(2)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和模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问题深入思考和探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5改变评价学生探究能力的方式

由于目前高考评价学生的方式还比较单一,致使大多数学校和老师主要从考试成绩上评价学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追求“成绩”的同时,也为学生探究能力的长远发展多尽点力,改变评价学生的方式;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尽量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鼓励、肯定学生在探究问题方面所作的努力尝试与表现。对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评价应根据探究活动的类型来设计,例如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评价可包括完成以下工作的情况:1.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 包括:确定一个可以通过探究活动回答的问题;说出与问题有关的背景知识;作出一种可检验的假设。2.制定实验计划 包括:明确实验目的;陈述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描述观察或测量变量的方法;列出重要的步骤和材料器具。3.实施实验计划 包括:执行试验计划中规定的步骤;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重复收集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4.阐述胡交流实验结果与结论包括: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应用有关的科学知识解释结论;说出假设是否得到支持;完成实验报告;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

3.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意识的注意事项

3.1学生的探究应有别于科学家的探究。学生进行的问题探究,主要是要求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探究的目标是从中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验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培养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追求其结果。探究的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是“未知的”但在生物科学发展的历程中可能是“已知的”。科学家进行的问题探究,目标是解决人类未知的生物学问题,具有空前的挑战性。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以纯科学探究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否则,会适得其反。

3.2注意把握好引导学生探究的度。学生的探究活动应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探究就可能迷失发现,难以为继;学生的探究过程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教师如果过多的介入和干预学生的探究活动,会导致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学不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领悟不到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使探究流于形式。

3.3 学生探究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要指望通过几节课的探究活动就能一蹴而就,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问题意识和能力。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只有当居主导地位的教师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树立强烈的探究问题意识培养的理念,才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创设情境,借助各种生物学材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长期坚持,始终如一,否则学生探究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只是纸上谈兵,或者只是“昙花一现”成为一种“走过场”的作秀。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4 第一版

[2] 高效课堂:模式与案例[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12

[3] 黄庆坤  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J].   中学生物学  2004.6

[4] 陈海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索[J].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3.27

[5] 王娟娟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09.8

[6] 蒋选荣  生物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误区及解决途径[J]中学生物学    2010.2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