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校务公开>通知公告>详细内容

通知公告

不断优化教学方式 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2-24 点击数: 【字体:

 

不断优化教学方式  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基于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一、提出背景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就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教育思想革命——关注课堂教学变革。其标志是各地掀起的“学法指导”热潮,使课堂研究的焦点逐渐转向学生和学习,出现了一种关注学生和学习的全新教学主张——“以学定教”。此后,全国各地“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蓬勃开展起来。各地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以学定教”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2007年,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学习东庐中学的先进经验,尝试在各年级开展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并申报了南通市教研课题《新课改背景下讲学稿的实效性研究》。经过几年的实践与研究,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教科研成果。但实践中也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重教法,轻学法。不少教师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讲风过盛的现象,过分注意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仍没有脱离“一言堂”的怪象。

    2.活动少,合作少。在大部分课堂中,学生是孤立的,学生活动少,主动参与度低,合作意识薄弱,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

    3.操作繁,负担重。原有的讲学稿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较大差异,操作较繁杂,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负担。另外,各科都对学生提出了较高要求的预习、复习要求,学生的学业负担也明显加重。

    在新一轮课改来临之际,学校同时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创建四星级普通高中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推进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形成高效、富有个性的教学策略。这就要求我们对现有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优化。

    本学期,教育局、教科研中心的领导、专家多次莅临我校指导,鼓励我校积极探求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校长室、党总支多次聘请专家到校研讨,组织教学管理人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等外出观摩学习。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在以往“讲学稿”研究的基础上,借鉴有关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经验,提出了对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的新做法。

    二、基本原则

    (1)“以学定教”原则

    “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来设计“讲学稿,也就是依据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等确定教学的目标、内容、活动形式、教学进度等。以往的教师备课虽然也备学生、备学法,但事实上只是重备内容(教材)、备教法,而轻备学情、学法。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仅在课前、课后研究学情,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研究学情,老师通过课堂观察,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把研究学情、备学法作为教学的起点。“讲学稿”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活动方案等都是根据学情确立的,不同的学生都有能力、有机会、有可能完成学习任务。只有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状况以及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进行教学,学生才学得有趣、学得会、学得通、学得活,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价值、有意义、有效的教学。 

    (2)“以教导研”原则

    本次提出的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一个完全僵化的不可变的教学方式。这一模式的探索,希望引导教师进一步研究,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各教研组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科、学段特点,将此模式不断优化,逐步找到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模式。

   (3)“以合作促发展”原则

   一方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活动的空间,提倡学生合作学习,相互促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培养合作意识,提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在讲学稿的研制过程中,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有效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模式结构

    (一)课题名称

     课题标明了学生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力求简单明了、一目了然。与课堂类型相一致,“讲学稿”的课题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新授课题,一类是复习课题。 新授课题比较简单,能在一课时内完成的就以教材自然节次名称作为课题。倘若教材自然节次中的内容比较多,就按知识的逻辑顺序分解为两个或多个课题。复习课的课题也是按复习内容来确定,可以是归类式的,也可以是组块式的。

    (二)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按“讲学稿”活动的实施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具有导向、激励、控制和评价功能,在“讲学稿”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目标的确定要符合课标要求,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促进学生知、能、情、意有效提升。除此之外,在表述上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行为主体是学生。“学习目标”与过去的“教学目标”的提法只是一字之差,其实内容却差别很大。“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之后的预期结果,因此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第二,目标的制定要具有可检测性、可操作性。如果我们制定的目标无法操作、无法检测,实际上就不能充分发挥引导、激励和评价作用。

    第三,注意长期目标和课堂目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力求一课一“稿”,“ 讲学稿”的学习目标设置是对本课时而言,是这一课时要达成的具体要求。随着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的达成,长期目标也将随之达成。所以在进行目标设定的过程中,要注意长期目标和课时目标的相互结合,尽可能将长期目标具体化、阶段化,切不可将三维目标泛化、虚化。

    (三)活动过程

    1. 预习·反馈·导学

    (1)预习:预习环节主要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①设置问题串引领学生阅读自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②介绍与所学内容有关的背景材料(故事、研究方法等)。

    语数外学科的预习任务课前完成,其他学科的预习任务课上当场完成。

    (2)反馈:结合预习材料,让学生进行小组汇报,交流学习体会,提出自主学习中的困惑;

    (3)导学:在预习反馈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和任务。

    “预习·反馈·导学”版块,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

    2. 合作·提炼·探究

    (1)合作: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

    (2)提炼:教师在学生合作的基础上,归纳一般规律,揭示问题本质等。

    (3)探究:运用所学知识,师生共同探究(典例讲解、变式拓展),总结解题方法。

    “合作·提炼·探究”版块,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左右。

 

    3. 巩固·交流·反思

    (1)巩固:分课内训练巩固和课后拓展延伸两块。

    (2)交流:小组交流训练的结果,并及时进行订正。

    (3)反思: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反思。

    “巩固·交流·反思”版块,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

 

    四、模板示例

 

 

 

 

 

 

 

 

 

 

 

 

 

 

 

 

 

示例1         【课题】向量的概念及表示

 

【学习目标】

1. 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会用字母表示向量,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2. 理解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相反向量等概念.

【活动过程】

一、预习·反馈·导学

问题一:向量与物力学中的位移、力、速度等矢量有怎样的联系?

 

问题二:向量又与物理学中的路程、质量等标量有怎样的区别?

 

问题三:通过预习你认识和感知的向量是怎样的一种量?

 

问题四:你能根据平时的生活和学习再举出一些与向量相关的量吗?

 

 

二、合作·提炼·探究

1.合作交流:

  问题1:向量有哪些基本要素?

 

问题2:你能给出向量的定义吗?

 

2.新知提炼:

(1)向量的定义:

(2)向量的表示方法:

(3)特殊的向量:

(4)向量间的关系:

3. 实践探究

1 已知o为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

在右图所标出的向量中:

               

 

 

 

 

 

[变式]

 

 

2 在右图中的4×5方格纸中有一个向量 ,分别以图中的格点为起点和终点作向量.

1其中与 相等的向量有多少个( 除外)?

2其中与 的模相等的共线向量有多少个  

( 除外)?

 

 

 

[变式]

 

三、巩固·交流·反思

1.巩固训练

(1)课内训练巩固

1. 在质量、重力、速度、加速度、身高、面积、体积这些量中,哪些是数量?哪些是向量?

2. 在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

(1)若两个向量相等,则它们的起点和终点分别重合;

(2) 模相等的两个平行向量是相等的向量;

(3)若 都是单位向量,则 ;

(4)两个相等向量的模相等;

(5)若 ;

3. 设o为正△abc的中心,则向量 是(   )

a.相等向量    b.模相等的向量   c.共线向量     d.共起点的向量

4(1)以下图的1×1方格纸中的格点为起点和终点的所有非零向量中,有多少种大小不同的模?有多少种不同的向量?

 

 

(2)以上图的1×2方格纸中的格点为起点和终点的所有非零向量中,有多少种大小不同的模?有多少种不同的向量?

 

 

 

2)课后拓展延伸

1必做题

  课本61页习题2.1第1、2、3、4、5题.

2选做题

1以下图的1×3方格纸中的格点为起点和终点的所有非零向量中,有多少种大小不同的模?有多少种不同的向量?

2若方格纸为1×4,1×5,···1×n,情况如何?

 

2.校对交流

 

3.反思总结

 

示例2    【课题】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一框  价值与价值观

 

【学习目标】

1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2理解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3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活动过程】

一、预习·反馈·导学

1.布置预习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书本,并思考。

(1)人们通常把昆虫分为益虫和害虫,把鸟类分为益鸟和害鸟。人们划分的依据是什么?(2)如何理解人的价值?

(3)价值观有何导向作用?

2.学生抢答,或补充回答。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拨、导学。

价值、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关系如何?

二、合作·提炼·探究

   1.合作交流:

活动一:结合课本p96第二、三两段正文理解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先自主后合作、展示、点评。)

   去年,江西省慈化镇伯塘村村民家中发生大火,里面有6名1至5岁的儿童被困。面对熊熊大火,伯塘中学青年教师王茂华和他的岳父谭良才挺身而出,先后3次冲进火海,救出5名与自己非亲非故的被困儿童。被救孩子安然无恙,但王茂华全身烧伤面积高达98%左右,5月2日不幸去世,英年27岁。谭良才烧伤面积达85%左右,10月19日康复出院。今年,谭良才和王茂华烈士的遗孀谭长华将110.61万元社会各界捐款余额捐赠给慈化镇光荣敬老院修建“英雄楼”。王茂华、谭良才被评选为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并被评为第三届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

(1)结合材料说明人的价值包括哪两方面内容?应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2)有同学认为:只有像王茂华、谭良才这样壮烈的人生才有价值,对此你有何看法?

 

2.新知提炼:

(1)人的价值和物的价值是一回事吗?

活动二:结合课本p97——p98的内容探究价值观的含义及导向作用。先自主后合作、展示、点评。

长期以来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森林仅被看作是食品、原料和资本的源泉,导致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伐优留劣,甚至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

    近些年来开始意识到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与保护问题以及森林的内在质量。森林除了被人们看作食品、原料和资本的源泉,还被认识到它可以防风固沙、蓄水、净化空气,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因此对森林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理.倡导义务植树活动,改善了生态环境。

    上述材料蕴涵了什么哲学道理?

 (2) 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能否把价值观导向作用只理解为积极作用?

 

3.实践探究:

    变式训练1许多美国富人把卡耐基的那句话“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奉为佳话,社会也给了捐赠的富豪们应有的评价:“慈善是富人发自内心深处的爱,是富人洒向社会的阳光。”这启示我们

a.人生的价值在于自己依靠社会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

b.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c. 拥有金钱越多,价值越大

d.富人都是慈善的

    变式训练2“天上没有星月照耀,她会黯然无光;人间没有温情搀扶,她会萧萧落木。爱老人和小孩吧,像爱自己一样!”“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公益广告是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从哲学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

   a.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社会文明和哲学发展是不可分的

c.要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

d.价值观对人们的言行具有重要的制约和导向作用

三、巩固·交流·反思

1.巩固训练

(1)课内训练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自主完成、展示、反思、点评。)

1.人们常说,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但是发光的金子也需要人们发现和使用,它才会具有价值。这说明了   (    )

①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 ②只要客观事物的属性存在,就有其价值 ③主体需要与客观事物的属性是构成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④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被称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多年来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他在其公司网站上称将  捐出全部50多亿元人民币财产。陈光标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的价值就在于满足他人的需要

   b.物质贡献是衡量人的价值大小的唯—标准

   c.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3.下列名言与“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关爱别人,快乐自己”启示的人生哲理相一致的是(  )

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恶矣

b.最好的苹果酒常带有木桶的味道;太阳也会看到有黑点

c.我的生活依赖着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来报偿别人

d.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这一诗句,不仅激励着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者,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表明(    )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②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③没有回报的贡献是没有意义的④作出贡献是索取的前提和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5.“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十公分的距离”“多一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多一分温暖”公益广告悄然给人们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从价值观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发展之中

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d价值观对人生选择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6.某校相邻的两个班级,在对待开窗通风、清理垃圾问题上的态度截然相反。甲班全班同学同心协力,积极开窗通风,清理垃圾;乙班的部分同学消极对待,在老师、班级干部的反复提醒下才开窗通风,清理垃圾。这一情况表明(  )

a.同一价值观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b.不同的价值观对改造世界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c.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7.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哲学依据是                                            (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④科学理论对实践起指导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课后拓展延伸

8.2011年9月20日晚,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德耀中华》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颁奖典礼,并为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他强调,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广泛开展学习和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使他们的先进事迹广为传颂,让他们的崇高精神深入人心,转化为全社会道德建设的共同行动,努力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运用价值观知识,简要说明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的现实意义。

2.校对交流

 

3.反思总结

基于基于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探索.doc

分享到:
【打印正文】